城市的發展是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積淀,構筑一個魅力城市,需要的不僅僅是建設者的力量,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建筑作為人和自然關系的產物,從其使用功能而言,體現了人生存的需要,其精美的外形設計,也滿足了人的審美需要;而從其建筑地點的選擇和順勢造型特點來看,顯示了人對自然的尊重。建筑體現了時代美、技術美和文化美,而這些美歸根到底要落實到自然美上來。
自然之美,要求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建筑物的產生折射了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尊重自然規律和建設本身規律的建筑才有成為精品的可能。城市的決策者、規劃者和設計師,倘若沒有這種意識,可能就會輕率地墜入一廂情愿的大干快上,僅憑腦袋發熱而追求片面整齊劃一,而忽視了對建筑系統性的考量,可能因為盲目的模仿而失去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和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首先要求設計者要追尋使用功能的滿足,追尋建筑本身適應人的客觀需要的效果。建設者要充分考慮建筑的人性化設計、綠色環保型建設、建筑使用維護中的高可靠性。
自然之美要求建設者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設計和施工與自然協調一致,不去做大開大合的建筑幻想,不去為了追求建筑的標新立異而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不為人類提供囚籠式的建筑,而要順應自然的要求,使城市建筑與自然環境充分融為一體。
自然之美要求建筑要追求與不同地區人文地理的統一,把城市建設成千篇一律的混凝土森林則毀壞了一個城市文化的傳承,也毀壞了人們精神家園與實體家園的統一;大拆大建的效果破壞的不僅僅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銜接,也是對自然生態的直接損害。
追求建筑自然之美,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充分追求城市建筑的系統性生態。系統性建筑生態的構建,不僅僅賦予每棟建筑生命的意義,更在于對一個小區、一個城市整體的生態策劃,在這個意義上進行建筑的構建,才能使建筑成為永恒的美體。
建筑生態之美要求城市的決策者們充分整合各類建筑力量,反復論證、周密規劃、審慎對待每一個整體環節,以追求城市的原生態之美為原則,以自然沿襲歷代建筑之美為經絡,充分結合現代社會人類的生活需求,尊重設計規律和建筑規律,做出科學的建筑決策。
作為城市規劃設計者,他的建筑理念和目光的遠近將會直接影響一個城市建筑未來的走向,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不能片面追求所謂的大手筆而忽視了人類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不能因為片面追求人性化需求,忽視對一個城市規劃的宏觀構思。城市規劃是一個不斷找平衡點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規劃設計者和編制者要有更高遠的城市規劃理念。
對一個單體建筑而言,它的使用功能的體現離不開設計者嫻熟的設計技巧,更離不開一個設計者對當地城市市民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感知。一個單純的只具有設計經驗的設計人員,無法滿足更多城市市民的文化需要。對城市建筑設計者而言,只有虔誠學習建設設計理論的勁頭還不夠,還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和市民需求,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經濟發展狀況,了解市民對建筑使用功能的渴求元素都有哪些。設計者要在充分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考慮建筑和環境以及城市整體的諧調。
作為城市的直接建設者,施工人員負有保障建筑實體質量的責任和進一步優化設計的責任。一方面,施工單位在施工時的質量構成了建筑今后的生態基礎,有些隱蔽工程一旦建成,就幾乎沒有再改變的可能性,對建筑本體質量的把握是關鍵環節。施工單位要自覺成為保護建筑生態之美鏈條上的一個*,因為建筑施工單位承擔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為建筑用戶直接提供建筑產品,另一方面,它能讓設計者的缺失得以彌補。
對城市建筑的維護者和用戶而言,建筑之美的自然表達離不開他們對建筑本體的倍加呵護。近年來因為維修不到位和用戶裝修所造成的建筑物本體損害的案例不少見,這些給建筑本體帶來的傷害,破壞了城市建筑的原生態之美;而很多道路和橋梁的超負荷運作,也縮短了構筑物原有的生命周期。維持建筑的生態之美,離不開使用環節的科學管理和修復完善。
總之,城市建筑的生態之美是整體之美,需要從決策、規劃、設計、建設到維護與使用全系統精心呵護。打造更適合現代人居住的現代化建筑,營造智慧型城市,使建筑的生態之美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具有可觀、可感、可用、可愛的功能的匯聚,使城市建筑更適應自然與人和諧發展的需要,這才是建筑生態要求的本意所在。
相關檢測設備:高強螺栓檢測儀/抗滑移系數檢測/平板導熱儀/風量罩/密封膠相容性試驗箱/中空玻璃露點儀/建筑圍護結構檢測儀/門窗三性檢測設備/幕墻四性檢測/超聲波探傷儀
: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