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節能技術在建筑節能中十分關鍵
點擊次數:1482 更新時間:2013-04-26
建筑能耗已經和工業能耗、交通能耗被國內*為三大耗能產業。,按照目前能源總需求量的數據,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消耗10億噸標準煤。如果我們再不注重建筑節能的話,到2020年中國建筑內的能耗,比三峽電站34年的發電量總和還要多。我國建筑能耗目前約占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并呈上升趨勢。建筑節能行業的現狀到底如何?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里是否能夠扼住建筑能耗的增長勢頭?
名目繁多的節能產品,節能技術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商采用單一的節能設備和技術,提高了成本,并以此為賣點推銷給消費者,甚至推出“零能耗”住宅。大多數人都認為,節能產品、設備和技術用得越多建筑節能的效果越好。“其實并非如此”,北京市科委可持續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薛博士表示:“建筑耗能70%用于冷暖控制,應用了外墻保溫材料就像給住房穿上了‘保暖服’,看似在隔熱保溫方面更勝*。卻忽視了夏天的散熱功能。夏天穿‘棉襖’,空調費一路飆升。”薛博士反復強調:“建筑節能并不是節能產品的堆砌,就像世界上沒有同樣的兩個人一樣,每棟建筑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針對某一項目的節能方案不能復制,好的技術要用對位置才能達到*的節能效果。”
繼《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后,*又頒布《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國家的資金投入和相關法規與現有成熟的技術,好比木桶的兩塊長板,亟待出現的是能充分聯通這兩極的整合型中間產業,既能整合整個建筑領域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為開發商打造適合的節能建設設計方案,又能兼顧市場消費群體的承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打破節能建筑與經濟適用的矛盾體。
節能管理是關鍵
“建筑仿佛是一個生命個體,從規劃方案、施工建造、運行維護、節能改造直至50—100年后zui終拆除,和我們人類誕生、成長至死亡一樣,公共建筑的全生命過程更為復雜。”薛博士表示:“目前國內公共建筑的建設流程基本相同,其中涉及到業主、設計人員、施工方、用戶和物業部門。由于多方利益群體和多建設環節的特點,導致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存在嚴重脫節。”例如,很多設計師都不懂暖通設計、建筑節能,而施工圖對業主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目前脫節zui嚴重的就是工程驗收和建筑試運行。驗收目前還是重在“裝沒裝”,而建筑節能的相關系統缺少監管調試,極大的影響了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性能。熟悉建筑節能市場的李博峰告訴記者:“只要各個環節有效溝通,建筑耗能降低一半兒還是大有可為的。”
這種脫節現象反應了現在的建筑節能存在的首要矛盾就是投資主體或者說執行主體和收益主體分離。市場主體具有短期利益zui大化的傾向。而建筑節能項目雖然綜合效益巨大,但投資回收期較長,因此,建筑節能屬于市場機制部分失靈的領域,不能*依靠市場調節。除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主導作用外,政府還必須采取經濟激勵政策,借宏觀調控“有形之手”來彌補建筑節能市場自身的缺陷。
如何才能消除這種脫節現象,專家提出兩點建議:一種方法就是拉長服務鏈條,從項目立項到運行維護全程跟蹤,步步為營。但是事實上這對于業主本身來講是不現實的。一是專業知識的不足,再有就是成本投入。再有一種方法就是引入節能服務行業進行全程節能管理。目前,為耗能企業找一位“能源醫生”已在我國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進行。上海市已開展合同能源管理5年多,至今已累計綜合節能300多萬噸標準煤。在重慶,完成節能4%的硬指標催生出一個節能服務新產業。繼北京市*15日在“2009中國北京節能環保展”上宣布將對大型公共建筑等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規定后,第二天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扶持辦法(試行)》,以具體的財政補貼政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政府的扶持再一次助力建筑節能第三方產業的發展,同時為真正實現中國節能建筑的低端推廣邁出了一大步。
對于住宅建筑而言,門窗的面積占建筑外圍護結構面積的30%左右,而門窗的橡塑保溫隔熱性能差,是冷風滲透主要通道,門窗的能耗約占建筑外圍護結構熱損失的50%,改善門窗絕熱性能,對實現建筑節能十分關鍵。
總之,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別較大,建筑節能不能采用統一的技術,過去住宅節能工作主要在北方地區進行,巳形成了一套適合北方采暖地區的節能技術,但它并不適合其他地區。由于夏熱冬冷地區住宅熱物理環境的現狀及能耗狀況的不理想,使得我國必須研制出一套適合夏熱冬冷地區的住宅節能技術,而門窗節能技術的好壞則是建筑節能技術是否理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