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業化:“春天”的到來尚需時日
點擊次數:2057 更新時間:2013-08-26
作為房地產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一環,住宅產業化正越來越被行業重視,甚至有專家預言,產業化是未來房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已在中國有過15年發展歷程的住宅產業化,因遭遇高昂成本、產業鏈不成熟等多重阻力,推進速度緩慢。職能部門只能以保障房為契機,為住宅產業化尋求突破之路。
產業化進程緩慢
其實,中國對住宅工業化的探索已達15年,早在1998年,*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便已成立,該中心的成立旨在統一管理、協調和指導全國有關住宅產業化方面的工作。2002年以來各地建立了33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
然而,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住宅產業化仍存有不少差距。我國住宅建設基本上仍是粗放型,傳統陳舊的技術仍在被大量采用,先進的技術及技術革新往往被建設中的短期行為排除在外。住宅部件標準化和通用化程度低、住宅部品尚未形成配套系列,據統計我國部品、材料以及配套產品品種不足2000種,而日本有10000多種。
為何產業化進程如此之慢?
據調查,當前,我國企業在成本核算和市場需求方面并沒有工業化生產的利益驅動,這成為困擾我國實現住宅產業化的zui大阻力。
從會計成本上看,產業化在開始并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前期投資較大,包括工廠的修建,一系列的調研和實驗,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而且效益不會短期內見效。
作為住宅產業化的者,萬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住宅產業化成本造價太高。比如外墻反打施工工藝中固定面磚的橡膠網格和雙面膠、保溫材料、外墻接縫防水材料等,只能從日本以及其他國家進口。
萬科一語中的的同時,也有相關研究數據作支撐。據了解,開發商采用住宅產業化每平方米的造價比傳統方式高出350元至500元,一家開發商按一年300萬平方米的開發量計算,將會增加12億元左右的開銷。
除高額成本擋道,產業鏈不成熟也是住宅產業化的一大阻力。
萬科在住宅產業化向全國大規模推廣的過程中,就遭遇到了重重困難,例如上下游配套不足、技術工人缺乏、產品成本造價過高等因素。
業內專家表示:“住宅產業化適合于同時擁有水泥、建材、開發等業務且上下游產業鏈緊密的開發商,但目前大部分中國開發商只做開發,上下游打不通,開發商做住宅產業化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保障房成突破口
成本高昂,產業鏈不成熟,不足以成為進程緩慢的zui終理由,如何突破阻力?職能部門也在為住宅產業化尋找新的突破口。
業內的聚焦點在政府主導的保障房建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推廣,zui重要的是存在大量的產品需求。保障房一方面具備這個條件,另一方面,保障房有政府主導和投資支持,易融入產業化的理念和內容。
從目前各地在住宅產業化的試點項目來看,也驗正了這個現象,北京、深圳、上海、江蘇的一些城市正在以保障房為載體,以建筑工業化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住宅產業化的優勢正在被房企重新認知。現在的建筑都是人工建起來的,這就會因為工人素質等因素產生各種房屋質量問題,房屋品質難以得到控制。
產業化的直觀表現就是工廠化與標準化,每堵墻、每個裝修細部都可以是一條生產線制作出來的,意味著節能環保,省時省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多因素造成的質量問題。
尹中立表示,如今產業化的概念已經鋪開,但是短時間內還難以達成這樣的預期。尹中立分析,產業化的zui終目標就是機械化代替人工,只有人工成本高于機械化水平的時候,產業化的真正目標才能得以實現。雖然當前的人工成本較高,但是比起產業化的成本,還是相對較低的。
南京林業大學社會系主任孟祥遠表示,開發成本越來越高,地價越來越高,利潤持續走低,房地產的集約化發展會導致小企業退出,大企業和品牌房企版圖提升,形成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