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回顧30多年的發展,走了西方國家一百多年的路程,到2011年幕墻年產是達5000萬平方米,建筑門窗的年產量達5億平方米,分別占用量的80%左右和60%以上。已成為建筑門窗、幕墻生產大國,產量不斷翻番,品種不斷增多,技術水平也在產生質的變化,許多產品已進入*水平。其主要標志為出現了一批廠家,除完成國內高層、大型建筑的門窗、幕墻工程外還承包完成了英、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及第三世界的一些大型、高層建筑門窗、幕墻工程。
總結成績的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前進、不斷增強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促進轉變進程。
實際上,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進一步采取措施,謀求發展。但有些問題,不是局部或行業本身能解決的,因此,需要各方面都來關注,共同努力。
一關于節能門窗、幕墻的采用與推廣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性的環境問題,始終在逐步升級,由于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升高,而造成的溫室效應,導致變暖,造成海平面二升,災難性氣候不斷發生,使人類的生存遭到嚴重威肋。這個問題引起了各國普遍關注,發現氣候變暖的有害物質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我國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所耗能源,已占社會能耗總量的40%,而建筑門窗、幕墻占建筑能耗的二分之一。有人估計:如果在建筑結構上增加5%-10%的投資,將可建成接近“零能耗"。這樣可減少全社會20%的溫室氣體排放,這給未來建筑指明了方向。
1.我國建筑門窗、幕墻節能的推廣
建筑節能標準是推動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手段。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始制定節能標準。2005年針對全國不同氣候區,涵蓋公共建筑與居住建筑節能50%的節能設計標準體系也基本建立,至今經歷了節能30%、節能50%和節能65%三個階段。2013年北京市首先提高到節能75%,使建筑門窗幕墻U(K)值降到1.5-2.0w/m2·k。
我國每年除建筑門窗產量五億平方米外,對于已建成的建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44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0%以上,已被列為高耗能建筑,如果將這些建筑用門窗,全部更換成歐洲2009年標淮U(K)值為1.3W/m2·k的標準窗。每年將節約4.2億噸標準煤,同時減少了這些煤燃燒對環境的污染。
國家正在采取措施,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提高建筑安全性、舒適性、健康性。
(1)加快實施“節能暖房"工程,以維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改造為重點,大力推進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
(2)積極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3)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以建筑門窗、外遮陽、自然通風為重點改造試點。
這將加速推動行業向技術強國的轉變,北京市提前提高節能標準,起到了帶頭推動作用。
2.我國建筑門窗、幕墻標準,其U(K)值與*進水平的差距
北京市2012年以前的建筑門窗、慕墻標準,相當于1984年德國的標準,其U(K)值為2.8w/m2·k,2013年修訂后為1.5-2w/m2·k,與現在的德國0.8w/m2·k相比還差了一倍左右,這就告訴我們,建筑門窗、幕墻的節能還有很大潛力。
二系統建筑門窗、幕墻的開發
系統建筑門窗、幕墻,是指從開發、研究到設計開始就控制其性能、功能的質量。組成一套完整的門窗、幕墻體系,包括型材、玻璃、五金件、密封件及輔助材料等,均經嚴格的技術要求,配套設計和多次實驗的標準化、系列化并利用加工設備和安裝工具,按標準工藝加工和安裝的產品,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結構體系、材料體系、工藝體系、服務體系、和工程監督跟蹤管理休系,這些體系有機結合而形成一個系統,不是簡單的一個技術圖冊,一些材料組合起來就是系統。其目的是全程控制,保證門窗、幕墻各項使用性能、功能,高的性價比和質量一致性、穩定性的品牌產品。它是衡量門窗技術水平的重要內容。
初步評估與*進水平的時間差距
1.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的系統門窗、幕墻產品還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技術水平上還存在差距。大部分產品還停留在“傳統門窗"上。所謂“傳統門窗"簡單地說:就是門窗廠到處買材料、配件,然后加工成成品窗并安裝交付給開發商,這樣很容易造成材料、配套件不定型,魚目混珠,常見的是門窗開啟不靈、漏風、滲水,特別是保溫、隔熱、隔聲等達不到要求。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系統門窗、幕墻在行業上是主導地位。
2.標準化程度低,規模生產還處于起步階段
我窗、幕墻廠家兩萬多家,而多數處于小作坊狀態,系統門窗太少,95%以上的生產廠家生產90%到95%的中低檔產品,只占5%到10%的產品,由少數廠家完成,而歐洲發達國家則相反,系統門窗的規模生產的節能門窗占80%以上。同樣我國配套產品:型材、玻璃、五金件、密封件等中低檔也占95%左右。許多企業家、專家已預計到:我國的門窗、幕墻行業,將有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形成20%的企業,做到80%的份額。這也是走上技術強國的標志之一。
三管理上的差距
在我窗幕墻快速發展中,制訂了各種相關標準和法規,對技術水平的提高,節約能源工作的進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標準和法規執行不夠嚴格、力度不夠。
1.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發達省會城市執行標準和法規力度較大,而中、小城市、城鎮、農村執行力度較差。
2.容易判定的指標,執行力度大如型材壁厚、開啟方式等比較直觀,而傳熱系數、隔聲、氣密性能指標;型材(包括鋁材和塑材)的成分配比;五金件的質量、性能一致性、穩定性、玻璃的原料質量;密封膠條和密封膠原材料一質量及其配比;劣質尼龍一66隔熱條等,不易判斷的內在指標,執行力度小。
3,檢測報告的數據檢測部門只對樣件負責,上墻安裝后核查力度小。由于很多是小作坊生產方式,很難保證樣件與實際用產品性能、功能、質量的一致性。
4,缺乏相互制約機制。歐美發達國家的管理,其中很重要一點是制約機制,每個環節都能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這樣促進了各方主動性、公平合理的競爭性。而我們有的工程,還在低價竟爭,無底線的“低價競標"雖然我們產量占*,而單價相比相差很大,如房地產,以沈陽為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2年住宅房價,平均從800元-1000元/m2漲到5000-10000元/m2增加近十倍,而門窗、幕墻,增值幅度很小,有的幕墻還有下降,這說明我們還沒有健全的竟爭機制,認識不到產品要從技術上、性能指標和功能上、性價比上,下功夫創新的必要性。
5、供熱管理,吃大鍋飯。由于集中供熱,按房屋的面積大小收采暖費,消費者無法關心住房是否節能。國辦發【2013】1號文件轉發了*建設部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北方采暖供熱地區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十二五"朝向完成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鼓勵有條件地區超額完成任務。
6.關于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節約問題。應改變人們普遍采用空調的觀念,其實制冷能耗較制暖大3-4倍。因此減少或盡量不用空調的方式來解決冬暖夏涼的節能建筑是擺在我們前而的課題。
從上面幾點充分說明,成熟的管理、完善的法規、配套的標準而形成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是走向技術強國的重要內容。